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部署会发言摘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6-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主要政策要点:一是打破公办园根据单位性质和教师编制核拨经费的传统做法,对公办园统一执行生均财政拨款基准定额。具体标准为:省辖市幼儿园不低于3000元;县城及以下地区幼儿园不低于2000元;特殊教育幼儿园和随班就读残疾幼儿不低于10000元,目前已在省直园试点。二是完善普惠性民办园奖补政策,按照每生每年不低于200元的标准实施生均补助;按照每新增1个标准班省辖市10万元、县城及以下5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支持其改善办园条件,提高保教质量。

深化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山东省青岛市教育

    近年来,青岛市把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坚持公益普惠的发展方向,深入推进教育部批复的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和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加快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普惠、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通过实施第一、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青岛市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普及、公益普惠性幼儿园比例和办园质量显著提升,基本建成普惠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今年3月,青岛市政府印发《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提前谋划、突破难点,力争基本实现学前教育现代化。

    调整资源供给结构,应对城镇地区入园高峰。一是编制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优先落实用地指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00所。二是开展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普查,纠正挪作他用、长期闲置等违规行为,通过改扩建、设置小微幼儿园等方式解决老城区资源不足问题。三是新建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通过公办园办分园、委托办园等形式增加普惠性幼儿园。四是通过财政补助、购买学位、税费减免等措施,发展更多的普惠性民办园。确保到2020年学前三年入园率在99%以上,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比例不低于90%,基本实现相对就近入园。

    优化财政投入制度,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一是建立投入增长机制。区市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教育财政投入比例提高到8%,不举办高中的区提高到15%。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普惠性民办园生均定额补助标准提高到平均每生每年3600元以上。二是完善弱势群体补偿机制。优先保障学前孤儿、低保家庭和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入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并免除其保教费。大力推进融合教育,按照初中10倍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补助接收残疾幼儿的幼儿园。建设农村幼儿园标准化食堂800个。三是研究制定幼儿园成本监审办法,定期调整公办园收费标准。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补齐幼儿园教师队伍短板。一是健全待遇保障机制。将公办园、镇(街道)中心园、村(社区)幼儿园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提高到公办幼儿教师平均工资的80%以上,所需经费按照不低于80%比例列入区市、镇(街道)财政预算。研究制定民办园教师工资指导线,对普惠性民办园的财政补助资金,优先用于提高教师待遇。二是完善补充机制。核定公办园教职工编制,每年新增150名左右的公办幼儿教师。通过补充聘用制教师,解决公办园和集体办园缺少编制问题。三是加强培养培训。加快建设青岛幼儿师范高等学校,实施新一轮全员培训,力争专科及以上学历幼儿教师占比达到90%,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40%,学前师资队伍质量明显提升。

    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提升薄弱幼儿园保教质量。一是全面实施幼儿园片区化管理。建立幼儿园联合发展体,统筹做好区域内幼儿园的保教管理、师训教研、资源调配等工作。二是加强保教指导和质量监测。完善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并通过购买服务配备一定数量的兼职教研员。健全办园质量评估监测体系,积极开展第三方办园质量评估。三是加快学前教育信息化。幼儿园实现光纤入园,按标准配齐信息化设备。建立幼儿园保育教育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推进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四是深化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工作。每年向2—3岁婴幼儿家长提供不少于6次免费早期教育指导。

探索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之路

江西省芦溪县政府

    学前教育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孩子们健康成长,是重大民生工程。作为县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对于像芦溪这样的革命老区、贫困农业县来说,更要以政府为主发展学前教育,否则农村学前教育就不可能普及,更不可能普惠。这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履职尽责,全力破解“入园难”“入园贵”。

    6年前,芦溪只有一所公办园,幼儿入园主要靠学前班、民办园和黑园,还有近一半的孩子没有入园。2010年国务院下发学前教育“国十条”以来,明确提出要构建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芦溪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让适龄儿童“有园上,上好园”。

    一是大力构建农村公办园体系。公办园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力量,不发展公办,农村学前教育就没有希望。2011年,县人大开展农村学前教育专题调研,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讨论通过《芦溪县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方案(2010—2020)》。县教育、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按照每个乡镇建一所中心幼儿园,大村建独立园,小村联合办园或设幼儿教学点的思路进行重新布点,启动公办幼儿园建设一揽子计划,项目库编制做到优先在贫困村建设幼儿园、优先建设乡镇公办中心园。公办幼儿园数量从2011年1所增加至94所,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66%。截至2016年,全县幼儿入园率从2011年的50.6%提升到92%。

    二是管扶并举促进民办园普惠。民办园的孩子政府也要管,必须让他们也享受合格的、普惠的学前教育服务。我县出台了《芦溪县普惠性幼儿园认定与管理办法》,对民办园实行分等级认定,经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园保教费标准每生每月不超过480元,并由政府按照每生每年1000元标准给予补助。另外,从办园条件、师资持证、师资配备、等级晋升4个方面对普惠性民办园给予2—10万元奖补。目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民办园总数的98%。

    三是超常规突破师资建设瓶颈。幼儿园建好了,教师队伍是核心保障。我县实施“三个一批”政策,实现幼儿教师“够用”“留得住”“教得好”。一是定、招、转扩充一批;二是自主培养补充一批;三是培优计划提升一批。自2013年起实施“幼儿园在岗教师培优计划”,保障每年学前教育培训经费和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同等标准,4年来累计投入230万元,培训5000余人次,人均受训超10次。

    通过“扩资源、调结构、强师资”三个方面的有效举措,学前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村里最漂亮的房子是幼儿园”。看到山区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进一步坚定了我县以政府为主保障民生迫切需要,从人生早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动“教育强县”的决心。

    以三期行动计划为契机,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经过一期、二期行动计划,我们总体感觉,学前教育依然比较薄弱,需要继续加大投入,以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为依托,健全运行保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以解决编制和提高待遇为重点,加强农村幼师队伍建设;加强管理指导,以镇村一体化为突破口,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兜底线 建机制 提质量

贵州省铜仁市政府

    近年来,我市始终秉承“小财政办大教育,穷财政办美教育”的理念,以“广覆盖、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坚持朝着公益、普惠方向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共同发展的办园格局,实现了学前教育资源行政村全覆盖。目前,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3.3%,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7.6%。主要做法及成效如下:

    扩大资源。实施山村幼儿园建设两年行动计划。投入3.8亿元,建设2005所村公办幼儿园,乡镇以下农村公办园从2013年的119所增至2138所,农村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从10%提高到100%,实现了每一个行政村都有一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解决了5万余名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比2013年增长了23.19个百分点;乡镇以下农村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3年的45.0%提高到87.6%。

    扶持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出台《铜仁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办法》,采取生均补助、派驻园长、纳入管理共同体等方式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全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从无到有,增加到134所。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74%。

    政府兜底。一是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2015年,制定并落实了农村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政策,按每生每年300元的标准将乡镇以下的公、民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按照每人每月2000元的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补充农村幼儿教师;2014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解决了1416所农村幼儿园教师缺编问题;2016年此项投入达5347万元。2016年,10个县市学前教育投入占教育财政投入比例最低达到6.8%,最高达到14%。

    二是完善学前教育纳入教育资助体系。出台了《铜仁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兜底资助实施办法》,按照每生每年600元的标准对贫困家庭儿童入园实行兜底资助,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幼儿顺利入园。

    三是全面实施学前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膳食补助标准,对全市农村公办幼儿园(含山村幼儿园)和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共计2189所、8.44万名在园儿童实施营养膳食补助。

    以创新机制为推动,提高学前教育管理水平:

    增设管理机构。全市各区(县)均设立了学前教育办公室,明确专人管理学前教育,提高了管理实效。

    创新管理机制。建立以县优质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村幼儿园为基础,覆盖县、乡、村的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村幼儿园在人、财、物等方面纳入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统一管理,实现县域内管理统筹、资源共享、人员交流、共同发展。全市学前教育共同体从建设初期的23个增至42个,促进了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建立教研指导责任区。构建市、县、乡(镇)、村四级教研网络,全市建立4个市级教研指导责任区,42个县级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定教研指导责任区工作制度,形成教研常态化机制,以研促教。

    提升农村学前教育办园质量。制定了《山村幼儿园提质升级办园标准》和《山村幼儿园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将所有村幼儿园提升为标准化幼儿园,2016年顺利完成了512所村幼儿园提质升级任务。目前,全市有省级示范园3所、市级示范园21所、县级示范园80所、村级幼儿园示范点718个。

    三期行动计划中,我市将以落实国家级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验区任务为契机,深入推进三期计划,扩资源、建机制、提质量,进一步突出普惠性和公共性,到2020年,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兜底线、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2%。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园体制逐步理顺,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基本建立,幼儿园教师配备和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办园行为普遍规范,“小学化”现象基本消除。